【每周一星】第46期:记2012级博士生孟宪龙

发布者:李威发布时间:2017-01-12浏览次数:1073

孟宪龙,男,汉族,中共党员,哈工大能源学院12级博士生,工程热物理专业,从事太阳能高效转换技术研究,参与和完成了多项重点科研项目,硕博期间不断学习国内外在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思想,勤于思考、开拓创新,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一作6篇,包括3篇一区,3篇二区,EI一作2篇,民用和国防专利10项,获得的创新性成果都和工程实际密切相关,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相关领域的产业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先行先试、大胆创新

2010年作为硕士进入夏新林课题组以来,参与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实验室的项目《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技术研究》,SSPS在国际上受关注近50年来,仍面临诸多问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在导师夏新林教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下,他历时2年完成了我国首例SSPS聚光系统构建方案,提出将对称式卡塞格林系统用于特大型SSPS,解决了传统方案高斯能流分布不均而造成电池阵列发电效率下降的问题,掌握了SSPS在轨聚集最佳化结构参数及调姿运行方案,为开展电站总体、相关工艺和运行控制等技术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牵引,获得了钱学森实验室相关负责人的认可。期间发表文章和专利多项,是国际上首个公开发表的空间太阳能电站详细方案,为相关技术的工程实现提供可靠参考。

2013年,他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从事联合培养研究,期间参与英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SunTrap”, 跟随太阳能聚光光伏领域专家Tapas Mallick教授。在这一年时光中,他对一种太阳能发电/透光一体化建筑玻璃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实验研究,基于非成像光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吸收特性的CPC模块热电联合利用模式,通过模拟和实验发现,该模块能够实现在无定日跟踪设备支持下,每天持续8个小时获得稳定电/热能输出,将这种新型太阳能发电玻璃安装在建筑侧壁和顶棚,将为高层建筑节省一半左右的耗电量,且由于采用成本低廉的PMMA作为光学传输材料,其制造和维护成本大为降低。

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没有脚踏实地的钻研实践,再先进的创新想法都是空话,十二五期间,他参与完成了某863课题研究,由于该技术的先进性、复杂性,该课题当时面临诸多困难。在导师的指导之下,提出了新型高温容积式太阳能吸热腔体技术方案,最高热转换温度高于1400K,腔体运行压力5bars,在缺乏国内外先行经验和文献参考的情况下,带领师弟们为一种高温高压太阳能吸热腔体搭建了试验测试平台,期间经历了无数的实验失败,有辛酸和迷茫,失败的实验品无数,他仍是坚定不移,究根源、找问题,积极向导师和周围同学请教,最终成功完成了该技术的实验测试研究,弥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

他的性格踏实稳重,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身边的人都能感觉出他对科研事业的执着。有人问他为什么对科研这么有热情,他毫不犹豫地说,“我热爱科研事业,或许我没有最聪明的头脑,但是我有最执着的品质,别人放弃的时候我依然在坚持,遇到任何困难都会耐心地思考解决方案,直到成功。”生活上他也非常的平易近人,凡是师弟在科研方面存在任何问题,他都毫不吝啬自己的时间,尽可能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经验全盘传递给他人。当然,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在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很愿意向师弟请教,虚心向他人学习,使他不断的提高和成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今后他将继续保持这样的作风,不断前行,希望他未来能够做出更多的成就,为科研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